宁海温泉山地马拉松举行 800多人参赛
6424 2021-02-24
忙不过来的陈俊正在用两个手机同时开工,通知顾客取件。
李亚伟正在度过一年中最忙的一周。此刻已经是下午1点,他正在复兴门天银大厦前的“摊位”上发送通知取件的短信。文字是有模板的,但是80多个手机号码得靠他光着手指头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输入,“手机有语音输入功能,但我用不习惯”。此时的北京已是冬天,刮着大风,他也错过了饭点。
李亚伟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已经6天没来得及吃午饭了,公司包吃包住,这几天的早饭和晚饭要比平时多一些,也给自己节省了很大一笔开销。
李亚伟来到天银大厦的网点时,已经是他今天拉的第3趟货,如何在这几天满车的快递中正确挑出属于这几栋大楼的包裹是个技术活儿。李亚伟干这行4年多了,顾客一来报出名字,他几秒钟就能找到包裹。
在寒风里等了半小时,还有很多人没来提货,李亚伟开始挨个打电话通知。“今年的量大增,比前几年量大多了。但现在很多单位不让进了,不能直接送到传达室,所以不像以前那么方便。”
中途有送外卖的亲戚顺路过来找他唠嗑,但李亚伟也没舍得点个外卖。他们本想忙过“双11”之后约上几个老乡一起吃饭,但一想,“双11”之后不就又是“双12”了,简单叙旧之后就各自又去忙了。
早上6点出门,回到总站已经是晚上6点多,李亚伟开始忙着收拾白天收的快件,一直忙到晚上10点,就又要开始为第二天早上提前分货拣货。
这一周都是这种工作模式,一天也就睡四五个小时。
“‘双11’为什么安排在冬天”
陈俊是这里新来的临时工。他是在“双11”当天开始上岗的,前几天是在这家快递公司天宁寺片区的总站帮忙分拣货物,14号之后公司人手不够,他开始骑着电动三轮车满大街地送货。
为填补“双11”快件激增带来的劳动力缺口,快递公司早早策划在外地招募大量的临时工。“老家那边的劳务中介打广告说北京招快递临时工,年龄从18岁到60岁都可以,我就报名了。”31岁的陈俊就这样从河北迁西来到了北京。